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引用本文:荣俊冬,凡莉莉,陈礼光,张迎辉,何天友,陈凌艳,宋鲲鹏,郑郁善.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20,56(7).
作者姓名:荣俊冬  凡莉莉  陈礼光  张迎辉  何天友  陈凌艳  宋鲲鹏  郑郁善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350002;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350303;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350002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林业厅种苗科技攻关六期项目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 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 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关 键 词:福建柏幼苗  平均施氮  指数施氮  生物量分配  根系生长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