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赤霉病麦毒性毒理的研究
引用本文:徐福南,夏秀华,戴建华,朱怀荣,王春明,周庆濠.赤霉病麦毒性毒理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3(1).
作者姓名:徐福南  夏秀华  戴建华  朱怀荣  王春明  周庆濠
作者单位:南京农学院兽医病理教研组 (徐福南),江苏省卫生防疫站 (夏秀华,戴建华,朱怀荣,王春明),江苏农学院(周庆濠)
摘    要:本文为赤霉病麦及其毒素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次毒性试验的综合报告。材料共同采自含病麦粒80%的赤霉病小麦,毒素分析为脱氧雪腐镰刀菌醇。取体重70克左右的 Wistar 系健康断乳大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是动物消瘦、食欲不振和减重,试验组生长率比对照组低。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肝肾的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谷一丙转氨酶、肝体比指标与肝的实质变性、坏死相符合。病理组织学变化是肝的坏死和间质增生,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睾丸的变性、坏死和水肿。慢性毒性试验,赤霉病麦及其毒素的主要靶器官是睾九或子宫,其次是肾脏及肝脏,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用赤霉病麦饲喂大白鼠似乎比用赤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醇)更为敏感。根据生理、生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赤霉病麦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应该是0.5%。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按成人每天摄入麦子的最大量及安全系数为12的标准来计算,赤霉病麦则应订为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