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州河涌城市废水暴露对食蚊鱼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    要:对生长在广州海珠涌和黄埔涌中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目标器官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调查广州河涌污染现状及对食蚊鱼的毒性效应,利用鱼类作为指示生物评价城市河涌水污染的现状。选取宝岗大道、洪德、赤岗和苗艺路段4个采样点,并设置对照点。食蚊鱼采集分别于2012年12月(冬季)和2013年6月(夏季)进行,每个采样点的食蚊鱼总数在200尾以上。使用水质监测仪测定各采样点的水质参数,包括pH值、温度、电导性和溶解氧。对食蚊鱼的肝脏、性腺、鳃和肠等器官进行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表明,海珠涌和黄埔涌污染严重,属Ⅳ或Ⅴ类水质;仅苗艺路段冬季的溶解氧高于5 mg/L,其余采样点溶解氧为1~3 mg/L;食蚊鱼由于供氧不足,其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异,肝细胞界限模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肝细胞空泡化,出现一定数量黄棕色色素细胞团;多数卵母细胞发育停滞在Ⅱ时相和Ⅲ时相阶段;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肿大、充血,出现球状或棒状的动脉瘤;相邻鳃小片出现融合,鳃丝软骨出现增生和扭曲肿大现象,精巢及肠道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广州河涌受污染十分严重;食蚊鱼肝脏、性腺和鳃组织对河涌水体污染的毒性反应十分敏感,可以作为监测及评价城市河涌水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