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集群种植方式对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解婷婷,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集群种植方式对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3):55-61.
作者姓名:解婷婷  苏培玺  周紫鹃  张海娜  李善家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2.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Effect of Cluster Planting on Filed Microclimate and Yield of Cotton
摘    要:为探讨传统种植(1穴1株)和集群种植(1穴3株)方式下棉花产量及田间微环境差异,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绿洲区对传统种植和集群种植方式下棉花的产量和微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种植下棉花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种植,集群种植下穴距配置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穴距为28cm时棉花的单铃质量和皮棉产量最高,并且显著提高了棉花衣分;集群栽培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铃数,提高棉花中后期群体光截获率和冠层湿度,降低棉花冠层温度,对棉花群体内部CO2摩尔分数仅有微弱的影响。因此,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集群种植可显著改善棉花群体微环境,进而提高棉花的经济产量,且穴距为28cm是集群种植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穴距。

关 键 词:棉花  集群种植  经济产量  田间微环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