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猪高热病”综合征的防治技术
引用本文:张瑞光,吴晓鸣.“猪高热病”综合征的防治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2007(Z1).
作者姓名:张瑞光  吴晓鸣
作者单位:[1]福建省福安市畜牧兽医站 [2]355000
摘    要:自2006年8月以来,宁德市近50个大小猪场暴发一种开始以中大猪高烧、厌食、嗜睡、呕吐、拉稀、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部分出现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有的黄疸、贫血,个别猪出现间歇性神经症状,震颤,出现划水状,后期出现耳部、腹部及肢端末梢变紫,接着大部分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最后,导致大部分的小猪发病并死亡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传染病,发病率80%~100%,死亡率60%~90%,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经福建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教授多次临床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多种病原引起的“猪高热病”。1发病特点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中猪或大猪先发病,而后是母猪、公猪,最后波及断奶仔猪。发病日龄一般在48日龄以上,50~90日龄保育猪发病后存活率很低。断奶仔猪发病率约90%,病死率约90%;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80%,病死率为50%~60%;公母猪的发病率为40%~50%,病死率为40%~50%;育肥猪的发病率为10%~20%,病死率为10%~20%。2临床症状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病猪体温升高(39.5~41.5℃)...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