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
引用本文:汤永禄,杨武云,吴元奇,曾云超,李朝苏,邹裕春,陈放.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3):159-168.
作者姓名:汤永禄  杨武云  吴元奇  曾云超  李朝苏  邹裕春  陈放
作者单位: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3.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雅安,625000
4.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基金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摘    要:通过硬粒小麦(2n=4x=28,AB基因组)与节节麦(2n=2x=14,D基因组)杂交而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成为拓展小麦遗传基础和利用野生资源重要基因改良栽培小麦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利用一个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并含1.5+10HMW-GS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CD780(P1)与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但丧失条锈病抗性的小麦品种川育12(P2)杂交,构建131个重组近交系(RILs)(F8)。2005—2006年,将RILs群体分别种植于四川省平原和川中丘陵两个生态点,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穗数(SPM)、生物产量(BW)、籽粒生产率(GPR)、生物生产率(BPR)和籽粒产量(GY)5个性状,群体均值均超过双亲,而分蘖力(TPP)、穗粒数(GPS)、千粒重(TKW)、全生育期(DTM)和收获指数(HI)等农艺性状,群体均值处于双亲之间;(2)SPM、GPS、GPM、HI、GPR和BPR等性状与GY成显著正相关,而DTH、DTM与GY成极显著负相关,TKW与GY的相关系数近于零;TPP、RSSP、BW和PH等性状与GY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生态点之间存在明显区别。(3)131个RILs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GY显著高于栽培小麦亲本P2,增幅13.6%-27.4%;对高产株系的农艺特性及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RIL群体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人工合成小麦  普通小麦  农艺性状  产量潜力  改良  Common  Wheat  Grain  Yield  Agronomic  Traits  Improving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分析  增产原因  农艺特性  高产  亲本  株系  存在  相关性  相关系数  负相关
修稿时间:2008年1月13日

The Potential of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in Improving Agronomic Traits and Grain Yield of Common Wheat
Tang Yonglu,Yang Wuyun,Wu Yuanqi,Zeng Yunchao,Li Chaosu,Zou Yuchun,Chen Fang.The Potential of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in Improving Agronomic Traits and Grain Yield of Common Wheat[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8,24(3):159-168.
Authors:Tang Yonglu  Yang Wuyun  Wu Yuanqi  Zeng Yunchao  Li Chaosu  Zou Yuchun  Chen F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