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家蚕鳞翅的发育过程及其仿生学价值
引用本文:陈航,张文凤,唐宇翀,孙澍锋,刘金国.家蚕鳞翅的发育过程及其仿生学价值[J].林业科学研究,2014(1).
作者姓名:陈航  张文凤  唐宇翀  孙澍锋  刘金国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鳞翅目昆虫羽化发育机理的空间可展结构研究”(51175494)
摘    要:以家蚕(Bombyx mori L.)为研究对象,定期解剖蚕蛹并对30个不同个体鳞翅各特征参数进行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家蚕蛹内发育期为12 15 d,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翅呈现出不同发育特征。其中前翅呈三角形,周长平均值为22.243 mm;面积平均值为28.305 mm2,主翅脉共9条,长度在3 8 mm之间。后翅为扇形,周长均值为16.571mm,面积均值为19.936 mm2,主翅脉长度在2 6 mm之间。蛹内时期与羽化展开后的鳞翅在周长与面积上均存在较大变化,其中前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1.9倍,面积为3.1倍;后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2.1倍,面积为3.8倍。家蚕鳞翅通过羽化获得了更大比表面积,翅脉分布位置没有变化,但长度为蛹期2.1倍。本研究通过动态跟踪家蚕鳞翅发育过程,记录家蚕成虫羽化展开过程,为研究昆虫鳞翅仿生功能、探索新型空间展开结构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思路。

关 键 词:家蚕  鳞翅发育  可展结构  昆虫仿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