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早钟6号’与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杂交及其后代果实品质评价
引用本文:宋红彦,何小龙,乔燕春,黄彪,丘新源,胡又厘,徐社金,林顺权.‘早钟6号’与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杂交及其后代果实品质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6(1):65-70.
作者姓名:宋红彦  何小龙  乔燕春  黄彪  丘新源  胡又厘  徐社金  林顺权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73);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12A020200005)
摘    要:【目的】选育兼具大果和优质特征,适应广东当地生态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枇杷新品种.【方法】以国内优良当家品种‘早钟6号’与4个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Javierin’、‘Peluches’、‘Marc’和‘Ullera’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对正交群体后代株系的成熟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糖酸度、种子数进行测定或评价.【结果和结论】初步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15个平均单果质量、TSS含量都超过了‘早钟6号’的较优株系,进而选出ZJ14、ZJ191、ZM24等3个糖酸比高于‘早钟6号’的重点株系;杂种后代株系平均单果质量和TSS性状分离广泛,平均单果质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仅有5.26%的杂种后代株系的平均单果质量达到真正的大果标准(m50 g);TSS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超过50%单株的TSS含量存在超亲优势现象;杂交后代果肉颜色出现变异,杂交双亲都是黄肉果,杂交后代果实既有黄肉果又有白肉果;并发现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与风味品质TSS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后代株系总糖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遗传双亲的高糖高酸性状,今后可能会培育出高糖高酸风味浓的新品系.

关 键 词:‘早钟6号’    西班牙大果枇杷    杂交育种    果实评价
收稿时间:2013/12/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