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地标升国标"解析中国渔药产业
引用本文:肖乐,代国庆,刘学迅,危智敏.从"地标升国标"解析中国渔药产业[J].中国水产,2005(7).
作者姓名:肖乐  代国庆  刘学迅  危智敏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摘    要: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质环境趋于恶化,导致水生动物疾病频发,海淡水养殖的各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用药。我国渔药产业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目前全国渔药生产企业450多家,其中专业渔药生产企业150家、兼营300多家,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4亿多元。但目前我国渔药产业还存在管理混乱、渔药生产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特色渔药少、产品科技含量低、药物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标签标示不准确等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为规范我国渔药管理,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国家有关部门对《兽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随即又颁布了《农业部第426号公告》,要求各渔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地方标准,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升级为国家标准。时间紧、任务急,为有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劳动,节约费用,应有关渔药企业要求,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用药指导处于2005年6月13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渔药企业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研讨会”,这是全国渔药生产企业的首次大聚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渔药企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减少重复性劳动和费用支出,另一方面是规范了行业产品标准,加快了升标工作的进程。借此机会,本刊记者对渔药专家、知名企业人士进行了访问,请这些行业内的“头面人物”谈谈如何看待我国渔药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