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践性课程《农事学》第三阶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引用本文:赵波,白宝良,金文林,陈学珍,谢皓,潘金豹.实践性课程《农事学》第三阶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2):81-85.
作者姓名:赵波  白宝良  金文林  陈学珍  谢皓  潘金豹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作物生产技术教研室!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1292B0132;
摘    要:《农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如何保证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现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专业思想,对培养高质量的农业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怎样在规定的学时内,在现有的实验室和试验实习场地条件下,更好地上好《农事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前人在这方面已作了不少努力,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整体情况看,实践教学方法仍不完善.根据新制定的《农事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在《农事学》第三阶段教学中,建立综合性的开放型实践教学体制的设想,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实践技能,并在农学9611班进行教学试点.现将改革的部分成果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文章编号:1002-3186(2001)02-0081-05
修稿时间:2000年12月2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