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
引用本文:岳文杰,金心怡,陈明杰,叶乃兴,郭丽,赵峰.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J].茶叶科学,2021,41(3):379-392.
作者姓名:岳文杰  金心怡  陈明杰  叶乃兴  郭丽  赵峰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信阳 464000;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735)、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7088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CXZX2016117)、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立项项目(z170701)
摘    要:以福安大白茶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室内自然萎凋工艺加工白茶,每隔3 h采集过程样,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代谢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茶鲜叶中的代谢物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共鉴定到106种代谢物,其含量呈现5种主要变化趋势。这些变化趋势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萎凋前24 h、萎凋24~48 h、萎凋48~57 h、萎凋57 h之后。这些差异代谢物按照结构分为4种类型:类黄酮化合物中8种单体儿茶素(Catechins)在萎凋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18种原花青素物质(PAs)和5种聚酯型儿茶素(TSs)有升有降;含没食子酰基的PAs与TSs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未含该基团的两类物质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糖苷衍生物中6种山奈酚(Kaempferol)糖苷,4种槲皮素(Quercetin)糖苷,1种芹菜素(Apigenin)糖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萎凋48 h后含量明显上升。在萎凋过程中12种酚酸类物质中5种呈现上升趋势,7种呈现下降趋势,这些物质均在萎凋至57~60 h时出现最高或最低值。此外,分析了生物碱、氨基酸与多肽、香豆素类、糖等20种代谢物的含量变化,其中咖啡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萎凋60 h时最高,可可碱含量在萎凋中期下降明显,萎凋后期略有回升,2种茶氨酸异构体和4种香豆素物质含量在萎凋至12 h达到峰值,此后总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为明确白茶在自然萎凋加工过程中的生物代谢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关 键 词:白茶  自然萎凋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物
收稿时间:2020-08-1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茶叶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茶叶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