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栽培大豆二列状互生叶序基因初步定位
引用本文:徐唯佳,路锦,高慧慧,万明月,李佳佳,苗龙,王晓波,邱丽娟.栽培大豆二列状互生叶序基因初步定位[J].大豆科学,2021,40(4):457-465.
作者姓名:徐唯佳  路锦  高慧慧  万明月  李佳佳  苗龙  王晓波  邱丽娟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科研活动经费
摘    要:二列状互生叶序表现为所有三出复叶呈平面状排列,为给栽培大豆(Glycine max)二列状互生叶序的形成机理解析提供参考,促进大豆密植条件下株型研究和分子遗传改良,本研究利用大豆品种中品661经EMS诱变获得的二列状互生叶序新种质皖中黄601与中黄13配置杂交组合,调查F5植株株型,利用F5交互互生性状和二列状互生性状分别构建混池,采用BSA-seq方法进行基因定位,并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BSA-seq测序结果与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效率为94.30%,平均覆盖深度为38.01×.SNP-index和Indel-index方法关联分析,在14和15号染色体定位到4个候选区域,区段内共包含216个基因,GO分析表明其中4个基因响应细胞分裂素,4个基因响应乙烯,1个基因响应赤霉素,8个基因响应生长素.不同类型二列状互生叶序顶端分生组织和叶节的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低于交互互生叶序,与交互互生大豆不同的是,二列状互生大豆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素含量明显低于叶节部位,说明细胞分裂素分布的差异可能是二列状互生叶序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大豆  株型  二列状互生叶序  BSA-seq  突变体  细胞分裂素

Mapping of Distichous Alternate Phyllotaxis Gene in Cultivated Soybean
XU Wei-jia,LU Jin,GAO Hui-hui,WAN Ming-yue,LI Jia-jia,MIAO Long,WANG Xiao-bo,QIU Li-juan.Mapping of Distichous Alternate Phyllotaxis Gene in Cultivated Soybean[J].Soybean Science,2021,40(4):457-465.
Authors:XU Wei-jia  LU Jin  GAO Hui-hui  WAN Ming-yue  LI Jia-jia  MIAO Long  WANG Xiao-bo  QIU Li-ju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