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芋(Colocasia esculenta)的二倍体与三倍体研究
引用本文:張谷曼,楊振华.芋(Colocasia esculenta)的二倍体与三倍体研究[J].福建果树,1984(2).
作者姓名:張谷曼  楊振华
作者单位:福建农学院园艺遗传育种教研组,福建农学院园艺遗传育种教研组
摘    要:为了研究芋的分类与遗传进化,作者研究了中国南北各省主要芋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同时也研究了芋的倍性对生长习性及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一、对芋的根尖染色体的镜检表明,在所搜集的90个芋的品种中,有30个品种为二倍体(2n=2x=28),60个品种为三倍体(2n=3x=42)。未发现有四倍体及非整倍体存在。二、研究表明,芋的倍数性与生长习性有密切关系。二倍体品种母芋大,子芋少;三倍体品种子芋多,母芋较小。母子兼用芋为三倍体。作者认为染色体数目是芋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三、芋的多倍性对地理分布的影响:虽然许多学者(Hagerup、Tischler、Love & L- ove、Müntzing等)在不同植物上发现多倍体较其二倍体祖先有较广的地理分布、或分布于较为不良的环境,但这方面“仍未取得一致意见”(G.L.Stebbins).T.Dobzansky指出:“关于热带的多倍体的事例(指对地理分布影响的事例——作者注)尚无资料可以应用”。作者的研究表明,芋的二倍体与三倍体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在闽、台、粤、桂、川、滇等南部各省,二倍体与三倍体芋均有分布;而在我国中部及北部省份则几乎只有三倍体品种分布。三倍体芋品种的比例不仅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野生芋的二倍体与三倍体的地理分布也有同样的规律。这表明芋的多倍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四、作者讨论了三倍体芋的进化途径,并提出三倍体芋在古代可能主要是在中国由二倍体芋演化而来,然后传到南洋群岛、大洋洲及美洲等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