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牙鲆渤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引用本文:刘永新,朱以美,刘英杰,高 磊,方 辉,韩 刚,王玉芬,姜秀凤,刘海金.牙鲆渤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产学报,2013,37(11):1609-1617.
作者姓名:刘永新  朱以美  刘英杰  高 磊  方 辉  韩 刚  王玉芬  姜秀凤  刘海金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6B01);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50-G2)
摘    要:为分析牙鲆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能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实验收集了渤海流域74尾野生个体组成实验群体。选择牙鲆24个连锁群上不同区域的7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分析,其中,近着丝粒区域包含17个标记,连锁群中部包含19个标记,远着丝粒区域包含36个标记。结果显示:在连锁群不同区域上等位基因数(A)介于6.400~7.38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4.469~5.12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介于1.565~1.683;观测杂合度(Ho)、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568~0.593、0.738~0.753和0.707~0.746;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在-0.200以下;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20以上。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该实验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适宜作为基础群体进行选育。位于连锁群不同区域的微卫星标记获得的遗传参数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标记所在位置与标记多样性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但这些多态性标记可以作为分析牙鲆群体遗传结构的候选标记。

关 键 词:牙鲆    自然群体    微卫星    着丝粒
收稿时间:2013/7/19 0:00:00
修稿时间:9/6/2013 12:00:00 AM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Bohai natural population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IU Yongxin,ZHU Yimei,LIU Yingjie,GAO Lei,FANG Hui,HAN Gang,WANG Yufen,JIANG Xiufeng and LIU Haijin.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Bohai natural population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13,37(11):1609-1617.
Authors:LIU Yongxin  ZHU Yimei  LIU Yingjie  GAO Lei  FANG Hui  HAN Gang  WANG Yufen  JIANG Xiufeng and LIU Haijin
Abstract:
Keywords:Paralichthys olivaceus  natural population  microsatellite  centromere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