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考洲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
引用本文:李纯厚.考洲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J].水产学报,2005,29(3):379-385.
作者姓名:李纯厚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8-03-04)
摘    要:为了科学评价考洲洋海洋生态养殖示范区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1999年2月和8月对该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植物188种,分属硅藻142种、甲藻22种、蓝藻5种、绿藻18种和裸藻1种共5大门类,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种类组成以淡水、咸淡水的沿岸性种类为主,其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动特征与调查海域海水盐度变动规律趋势一致。枯水期优势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优势种为翼根管藻纤细变型、洛氏角毛藻和奇异菱形藻;丰水期优势种较为单一,大片海域均以中肋骨条藻和热带骨条藻为主要优势种,优势指数平均达95.8%,湾西北部海域则以银灰平列藻和中肋骨条藻为主要优势种。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示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呈现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西北部明显高于东南部趋势。浮游植物密度以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东南部海域明显高于西北部海域;丰水期平均密度达到26471.3×104ind·m-3,是枯水期的66.2倍;平面分布的季节变化显示明显差异,枯水期以东北部的吉隆河口和东南入海水道数量较高,而丰水期则表现为明显的自西北部向东南部海域递增的趋势。

关 键 词:考洲洋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文章编号:1000-0615(2005)03-0379-07
收稿时间:2014/3/13 0:00:00
修稿时间:2003年11月24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Kaozhouyang Bay
LI Chun-hou.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Kaozhouyang Bay[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05,29(3):379-385.
Authors:LI Chun-hou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Fishery Ecology Environment Certificate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outh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Kaozhouyang Bay  phyt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quantity distribu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