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的雷电条件分析
引用本文:于成龙,刘 丹,杜春英.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的雷电条件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1):64-70.
作者姓名:于成龙  刘 丹  杜春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706021)
摘    要:【目的】掌握大兴安岭地区雷电分布的特点,以提高当地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报水平。【方法】利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闪电定位仪数据及雷击火和气象数据,分析2005-2008年闪电分布特征及其与雷击火的关系。【结果】大兴安岭地区闪电主要发生在6-8月份,日变化基本呈双峰分布,其中12:00-20:00发生最频繁;研究区负闪次数明显多于正闪,6月和8月以雷电流强度绝对值在1~10kA的闪击次数居多,7月以雷电流强度绝对值大于10kA的闪击次数占优势,其中从10:00-20:00,雷电流强度绝对值多为1~10kA,从21:00-03:00,雷电流强度绝对值在20kA以上所占比例高;闪击当日的降水量对雷击火的发生有较大影响,闪击次数为1,1000]∪10500,+∞),且当日降水量为0,1]mm易发生雷击火;发生雷击火的雷电流强度绝对值主要在1~10kA。【结论】闪电和降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雷击火发生均有较大影响,在较少降水及中等强度雷电流时更易发生雷击火。

关 键 词:大兴安岭  雷电  雷击火
收稿时间:3/2/2010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