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黄鱼苗种白鳃白肝的防治
摘    要:大黄鱼网箱养殖已成为水产的新兴产业。但鱼种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海区水质污染 日趋严重,病害逐年增多。今年5月中旬~8月初霞浦县某些海区养殖的大黄鱼苗种包括今 年的春苗和去年所投放的苗种相继发生暴发性死亡,死亡率近20%,严重者达60%以上。 1 病鱼主要症状 病鱼外观体表完好无损,鳃部苍白,无污物粘挂。镜检鳃丝完整无腐烂,无寄生虫。解 剖内脏发现肝脏发白肿大,肝细胞中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小脂滴,且各细胞边界模糊,胆汁深 褐色,肾脏有的有弥散性出血,肠道中度发炎。日常观察病鱼离群漂浮于水面,缓慢游动, 明显表现出呼吸困难。发病急,病程短,死亡量大,在一两天内出现大批死亡。 2 病因分析 因滥用抗菌素、驱虫药物造成鱼体药物残留;海区养殖集约化,残饵和药物的长期积累 使 水体有害物质超标;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等引发肝、肾、胆等病变。尤其目前大黄鱼的饵料 多采用冰冻小杂鱼,大部分养殖户不注意解冻方式多置于阳光下暴晒解冻,加剧饵料鱼腐烂 变质,蛋白质、脂肪分解变性,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如组织胺、酰胺、有机碱等。长期食用这 种饵料,导致大黄鱼苗的肝、胆等局部逐渐变性、坏死,且毒性物质还将破坏鱼体内各组织 、器官的正常功能。特别是仔稚鱼免疫机能尚未完善,受害尤烈。随着水温升高,鱼的摄食 量相对增大,投饵者稍不注意增大投饵量,进一步增加病鱼肝负担;又因伴随细菌性肠炎的 发生,许多养殖

修稿时间:2000年11月28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