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引用本文:丁永亮,李 锦,闫慧荣,等.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3):137-144.
作者姓名:丁永亮  李 锦  闫慧荣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创新重点项目”(ZD201301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5)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总体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  易氧化碳
收稿时间:2013/3/22 0:00:00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DING Yong-liang,LI Jin and YAN Hui-rong,et al.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enzyme activity[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14,42(3):137-144.
Authors:DING Yong-liang  LI Jin and YAN Hui-rong  
Abstract:
Keywords:straw return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total enzyme index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