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涪陵蚕区的氟化物污染现状与蚕业发展对策
引用本文:朱俭勋,孙波,杨今后,吴文铂,林天宝.涪陵蚕区的氟化物污染现状与蚕业发展对策[J].蚕桑通报,2006,37(2):39-41.
作者姓名:朱俭勋  孙波  杨今后  吴文铂  林天宝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2. 重庆市涪陵正众蚕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涪陵,408000
摘    要:重庆市涪陵区的蚕桑生产经过近20年来的持续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优质蚕茧基地,全区80万农民中有近20万人从事蚕桑种养业,蚕茧总量近5年来居川渝两省市各区(市)县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榨菜产业,成为涪陵区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涪陵蚕业始终以"桑菜"套种为主,四边桑、高产示范园、集中成片桑园为辅的蚕业生产模式,形成了较好的生产规模,近几年全区的蚕种饲养量基本稳定在12万盒左右,同时,涪陵区桑树基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得到有效巩固.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涪陵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江地区桑园从2004年春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工业废气污染,涪陵李渡及周边乡镇的桑叶遭受了氟化物污染和严重的酸雨影响,蚕桑生产不能正常有序开展,蚕农收入明显下降,经济损失惨重,也使涪陵的蚕业生产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问题.

关 键 词:重庆市涪陵区  蚕业生产  氟化物污染  发展对策  污染现状  蚕桑生产  蚕区  经济损失  支柱产业  蚕种饲养量

Present Situation of Fluoride Pollution and The Measure of Se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Fuling District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