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茶叶中特异成分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没食子酸的关系
引用本文:李强,李森洪,叶伟胜,项建,潜卫东,韦康.茶叶中特异成分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没食子酸的关系[J].茶叶通讯,2020(2):248-254.
作者姓名:李强  李森洪  叶伟胜  项建  潜卫东  韦康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轩黄茶叶有限公司;缙云县胡源乡人民政府;缙云黄贡茶叶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专项(2018C0202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212020002)。
摘    要:天然水解单宁类物质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1,2,6-TGGP)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试验探讨了缙云黄茶的制作原料中黄1号、中黄2号在不同栽培方式和加工工艺下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品种、基肥处理、覆膜处理、采摘轮次及加工工艺对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都有显著影响。中黄1号和中黄2号的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茶树品种白叶1号及白鸡冠。基肥处理,多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而微生物肥则作用较差。催芽肥对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明显。采摘前覆膜可以显著提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同时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随采摘轮次下降。绿茶工艺(扁形茶、炒青)有利于保持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而红茶工艺导致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向没食子酸的转化,制作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茶宜采用绿茶工艺,而制作高没食子酸茶可采用红茶工艺。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与没食子酸含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本试验结果为缙云黄茶特异成分产品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 键 词:茶树  1  2  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  没食子酸  黄茶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