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低温弱光胁迫下芸豆叶片光抑制与类囊体膜脂构成变化
摘    要:以对低温弱光敏感性有差异的两个红芸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中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降低(P0.05);F_v/F_m、F_v′/F_m′、qP、Φ_(PSⅡ)和ETR下降(P0.05),Chl a/b和NPQ上升(P0.05);类囊体膜脂MGDG、DGDG和SQDG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升高(P0.05),PG中的棕榈酸(C16:0)和反式十六碳-烯酸C16:1(3t)]含量降低(P0.05),而亚麻酸(C18:3)和亚油酸(C18:2)含量升高(P0.05),在叶片抵御低温弱光胁迫过程中维持一定的膜脂不饱和度的重要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类囊体膜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及膜脂不饱和度(U/S)显著降低,恢复期则相反。在胁迫处理和恢复期,"英大红"和"小红芸豆"的U/S变化差异不明显,PUFA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与F_v/F_m的相关性分别达到86.21%和83.92%,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光抑制后PSⅡ功能的修复与PUFA含量增加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低温弱光胁迫下"英大红"光抑制程度较"小红芸豆"轻,可能是较高含量的PUFA增加了类囊体膜的不饱和度,维持膜的稳定性,减轻了光抑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