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学场域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发展与重构——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
摘    要: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在此背景下,导学关系的和谐问题逐渐进入业界视线成为热点问题。为此,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对大学场域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发展与重构进行了探讨。场域是一个关系系统,这一系统的主体是人。社会是由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教育场、学术场等构成的,各场域又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必然性的。所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别的不同会使同一场域内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位置。教育场域是"元场域"的分支,与教育场域密切相关的资本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研究生导师所占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改变其在大学场域内的位置。不同的场域各有其性情倾向系统,这一性情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客观的外在资本的改变以及导师个体职业发展的调试等都会使导师个体进一步改变与研究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惯习。在大学场域中,研究生导师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并不相同,职业萌芽阶段资本缓慢积累、职业成长阶段资本快速积累、职业过渡阶段资本稳定积累、职业消退阶段资本逐渐流失,所以在处理导学关系时的惯习也不相同。随着占有资本的变化,导师所处的场域位置会发生改变,处理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惯习也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即场域位置低下时,导学关系倾向于功利性;场域位置提升时,导学关系趋于亲密化;场域位置处于维持阶段时,导学关系稳定发展;场域位置降低时,导学关系的限制性增强。基于导学关系之间惯习变化的特征和表现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导学关系在研究生导师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问题,导师处理导学关系的惯习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对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场域位置变化下研究生导师处理导学关系惯习的重构路径。一是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和导师制;二是研究生导师自身顺应场域位置改变,积极调整惯习;三是研究生导师主动监控自身惯习作用下的行为体系,反思场域位置变化下的惯习行为。最终实现通过惯习重构使研究生导师适应场域位置的改变、积极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