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
引用本文:范少辉,刘广路,苏文会,杜满义,吴继林.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38(6):842-847.
作者姓名:范少辉  刘广路  苏文会  杜满义  吴继林
作者单位: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专题(2006BAD19B0104,2006BAD19B030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1GB24320009)共同资助
摘    要: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78 kg.hm-2,生产力分别为59 786.55、54 921.44和38 418.68 kg.hm-2.a-1,毛竹林纯林化经营可以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经营方式对毛竹林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的影响,毛竹纯林竹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竹根质量分数低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毛竹主要经济组分为竹秆,纯林较高的竹秆质量分数,保证了毛竹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毛竹林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49%的毛竹胸径分布在10.5~12.5 cm,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的54.25%和53.71%,而竹针混交林54.90%的毛竹分布在9.5~11.5 cm,生物量占林分的54.34%,竹阔混交毛竹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竹阔混交经营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关 键 词:毛竹林  混交经营  生物量和生产力  分布格局

The biomass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 types in Northwest of Fujian Province
FAN Shao-hui,LIU Guang-lu,SU Wen-hui,DU Man-yi and WU Ji-lin.The biomass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 types in Northwest of Fujian Provinc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1,38(6):842-847.
Authors:FAN Shao-hui  LIU Guang-lu  SU Wen-hui  DU Man-yi and WU Ji-lin
Institution:1.Key Laboratory of Bamboo and Ratt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amboo and Rattan,Beijing 100102; 2.Yong’an Forestry Bureau of Fujian Province,Yong’an 366000)
Abstract:
Keywords: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s  mixed operation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