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槟榔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基因的筛选
引用本文:严和琴,于靖,郑蔚,李杨,刘立云,李志刚.槟榔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基因的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595-4605.
作者姓名:严和琴  于靖  郑蔚  李杨  刘立云  李志刚
作者单位:1.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8364)共同资助;
摘    要:为了探知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实发育过程及挖掘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3个不同时期的槟榔果皮和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组装共获得78320条unigenes,其中35 399条unigenes在NR、Swiss-Prot、KOG、KEGG四大数据库得到注释。在错误发现率FDR<0.05、差异倍数FC (Fold Change)≥2的条件下,G140和S140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 065个,其中上调的有11 811个,下调的有9 254个;G110和S140次之,共有20 613个unigenes,其中上调的有8 314个,下调的有12 299。KEGG分析中共有570个DEGs被注释到次生代谢标准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有149个DEGs被注释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分别有37个DEGs被注释到莨菪烷类、哌啶和哌啶生物碱生物合成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RT-q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初步筛选了与槟榔主要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为槟榔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

关 键 词:槟榔  果实发育时期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