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荔枝漆酶(LAC)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引用本文:李郑华,姜成东,王鹏,李芳,王树军,刘耀婷,李焕苓,王果,王家保.荔枝漆酶(LAC)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3(7):2174-2187.
作者姓名:李郑华  姜成东  王鹏  李芳  王树军  刘耀婷  李焕苓  王果  王家保
作者单位:1.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D10009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o.CARS-32-0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9QN270)共同资助;
摘    要:探索荔枝漆酶(LAC)基因家族的数量、结构和进化关系,可以为解析漆酶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荔枝果皮褐变机制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LAC基因家族成员数量、保守结构域、家族成员的亚细胞定位及染色体位置、系统发育和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器官和采后贮藏果皮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1个LAC家族成员,编码的氨基酸残基长度在127~958 aa,分子量在14.07~103.47 Da,等电点在4.42~10.3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有19个LAC家族成员定位在叶绿体中,17个LAC家族成员定位在液泡中,其他成员分别定位在内质网、细胞外基质等。61个荔枝LAC家族成员分别定位在10条染色体上,其中第13号和8号染色体上LAC基因数量最多,且呈簇状分布于染色体一端。系统发育树将荔枝LAC家族分为5个亚组,第Ⅴ亚组最大,有30个家族成员,第Ⅳ亚组最小,仅有8个家族成员。荔枝LAC家族的结构域组织相对保守,具有典型的Cu-oxide漆酶结构域。荔枝LAC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了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可能与漆酶家族功能多样性相关。1...

关 键 词:荔枝漆酶基因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荔枝果皮褐变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