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枣麦间作巷道内间作物冬小麦灌浆期冠层光特性
引用本文:郭佳欢,潘存德,王世伟,冯会丽,李 星.枣麦间作巷道内间作物冬小麦灌浆期冠层光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5):32-37.
作者姓名:郭佳欢  潘存德  王世伟  冯会丽  李 星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2013 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间作条件下枣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xjlk(2013)009 号]。
摘    要:为了探明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灰枣’与‘新冬20号’冬小麦间作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在4 种株行距模式下间作的冬小麦灌浆期时的冠层光特性及其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距枣树的距离增加,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其产量不断增加,且西侧增加幅度大于东侧,整体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西侧高,东侧低”的趋势;单位面积内,不同株行距的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差异显著;相对于单作,3 m×4 m的间作系统中遮阴率及减产率最低。研究发现,株行距是影响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的主要因素,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直接决定了冬小麦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进而决定了冬小麦的产量。实际生产中,可采用3 m×4 m的模式间作生产,并适当增加东部枣树株距,即可有效改善间作系统内光照条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关 键 词:枣麦间作  冬小麦  光合有效辐射  遮阴率  产量
收稿时间:2015/10/26 0:00:00
修稿时间:2015/11/8 0:00:00

Canopy Ligh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Winter Wheat Filling Period of Jujub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
Abstract:
Keywords:Jujube-wheat intercropping  Winter whea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Fraction of shading  Yield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