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干物质积累 及其分配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唐志伟,龙文飞,戴炜,傅志强.不同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干物质积累 及其分配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34(2).
作者姓名:唐志伟  龙文飞  戴炜  傅志强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摘    要:为了探讨"早水晚用"节水条件下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在湖南省冷水滩区梯垄冲田进行了人工移栽、抛秧、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阶段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整个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大小排序为分蘖-抽穗期(43.99%~71.71%)、乳熟-成熟期(12.68%~28.17%)、播种-分蘖期(11.41%~25.36%)、抽穗-乳熟期(4.20%~11.01%);水稻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乳熟-成熟期(0.77)、分蘖-抽穗期(0.38)、抽穗-乳熟期(0.12)、播种-分蘖期(-0.18);不同处理单株茎鞘、叶片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左右达到最高,其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穗部生物量所占比例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水稻各生育期茎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分蘖盛期(51.04%~59.69%)、抽穗期(46.03%~50.68%)、乳熟期(31.82%~42.15%)、成熟期(20.97%~27.93%);水稻各生育期叶片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分蘖盛期(40.31%~48.96%)、抽穗期(25.45%~28.53%)、乳熟期(17.05%~20.15%)、成熟期(11.93%~14.33%)。各处理均以分蘖-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积累比例最高;以抽穗-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小、积累比例最低。播种-分蘖期以晚稻免耕机插机收+增苗节氮模式积累比例最高;乳熟-成熟期以晚稻免耕人插人收+增苗节氮模式积累比例最高。

关 键 词:水稻  节水  种植方式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分配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