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双壳贝类的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
引用本文:卓艺蓉.基于双壳贝类的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J].福建水产,2018(4).
作者姓名:卓艺蓉
作者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
摘    要:本实验检测了暴露于不同浓度多环芳烃(PAHs)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鳃丝和消化盲囊的几项解毒代谢指标(AHH、GST、GSH、SOD)和观察了DNA损伤的变化。苯并(a)芘{Ba]P}的浓度设置为0、0.01、0.2μg/L。结果表明,Ba]P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H、GST、SOD等酶活力和GSH含量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特征。鳃丝和消化盲囊中各指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染毒实验过程中,AHH活力被诱导升高,被诱导程度与暴污浓度呈现正相关;GST活力和GSH含量先表现为被诱导升高,之后被抑制并且被抑制程度与Ba]P浓度相关;SOD活力呈现一定的峰值变化,在3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被抑制;DNA单链断裂水平也被显著诱导,被诱导程度与暴污浓度呈现正相关。暴露于PAHs的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的AHH、GST、SOD活力和GSH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机体的解毒代谢过程和能力,而DNA单链断裂水平则直接反映了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两者构成综合生物标志物,可准确反映PAHs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