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饲养方式对林甸鸡宰后僵直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何淑清,张盟,张宇宁,张瑞红,孟质文,安玥,俞龙浩.饲养方式对林甸鸡宰后僵直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4):52-56,84.
作者姓名:何淑清  张盟  张宇宁  张瑞红  孟质文  安玥  俞龙浩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大庆,163319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摘    要:为对比饲养和笼养对林甸鸡宰后僵直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对嫩度和色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同一营养水平饲养的65日龄的散养林甸鸡60只(公母各半,体重1.5~2.0 kg)和笼养林甸鸡60只(公母各半,体重1.8~2.2 kg),宰后15 min内迅速从鸡胴体左侧取胸脯肌肉和腿肌肉(此时记为宰后0 h)。在宰后0、3、6和24 h分别测定pH,僵直值,糖原含量,肌节长度和MFI,宰后24 h从鸡胴体右侧取胸脯肌肉和腿肌肉,测定剪切力和色泽。结果表明:笼养组进入僵直比散养组要快,24 h时散养组胸脯肌肉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笼养组胸脯肌肉和腿肌肉到24 h时肌节收缩程度比散养鸡大(P〈0.05),散养的腿肌肉剪切力和红色度显著大于笼养组(P〈0.05)。同一时间段,饲养方式对林甸鸡胸脯肌肉和腿肌肉的pH和MFI无影响。结合各项指标得出散养组胸脯肌肉的风味较好,腿肌肉的颜色较好并且更有嚼劲。

关 键 词:饲养方式  林甸鸡  宰后僵直  理化特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