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引用本文:董文军,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孟英,陈金,唐傲,张喜娟.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4):6-15.
作者姓名:董文军  杨忠良  来永才  田云录  张彬  孟英  陈金  唐傲  张喜娟
作者单位: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黑龙江 五常,150229;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4.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40;6.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1278)
摘    要: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非对称性,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增温幅度,但关于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尚少。为此,于2006-2008年,借助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增温(AW)、白天增温(DW)和夜间增温(NW)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常温对照相比,AW、DW和NW使干物质分别降低9.3%、16.3%和6.1%,产量分别降低4.6%、12.0%和7.7%。AW、DW和NW分别使花后干物质积累降低23.9%、30.5%和13.9%,但花前干物质无显著影响。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叶干重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对叶干重无显著影响,对茎干重及其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增温对强势粒的灌浆不利,而有利于弱势粒的灌浆。与对照相比,AW、DW和NW处理使每穗库容量分别平均降低9.9%、7.4%和7.4%,使粒叶比分别平均下降4.1%、9.5%和8.1%。由此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江淮水稻植株的源下降和库不足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气候变暖  水稻生产  昼夜不同增温  开放式增温  干物质积累  籽粒灌浆  籽粒产量

Impacts of Asymmetric Warming on Plant Source-sink Characteristics of Japonica Rice in Jianghuai Reg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