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牡丹与芍药的授粉亲和性表现及其生理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贺 丹,解梦珺,吕博雅,等.牡丹与芍药的授粉亲和性表现及其生理机制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10):129-136.
作者姓名:贺 丹  解梦珺  吕博雅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0568,31140057);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30600965);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30600408)
摘    要:【目的】探究花粉-柱头相互作用及主要保护酶、内源激素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关系,为阐明不亲和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芍药与牡丹杂交授粉及芍药自交授粉过程中,花粉在雌蕊上不同时间(1,3,5,8,12,24,36,48,72,96h)的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对此过程中雌蕊内的保护酶(SOD、POD)活性和内源激素(ZR、ABA、IAA、GA3)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其形态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结果】芍药自交授粉后花粉大量萌发,花粉管伸长速度先慢后快,并通过花柱基部;芍药与牡丹杂交后,花粉大部分不能萌发,并在柱头上出现扭曲、肿胀等现象,且产生强烈的胼胝质反应。自交亲和及杂交不亲和授粉雌蕊的POD和SOD活性在授粉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且2种雌蕊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当POD和SOD处于高活性时,花粉管迅速向胚囊伸长并进入胚囊(授粉后3h)。高含量的ZR、IAA和GA3有利于花粉-柱头识别、萌发和受精作用(授粉后3h);整个受精过程中,自交亲和授粉雌蕊的IAA和GA3含量均显著高于杂交不亲和授粉雌蕊,而杂交授粉雌蕊中的ABA含量高于自交授粉,说明高含量的ABA与杂交不亲和性相关。【结论】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过程中的不亲和性与内部酶活性变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有关。

关 键 词:牡丹  芍药  远缘杂交  保护酶活性  内源激素
收稿时间:2016/8/28 0:00:00

Analysis of pollination affinity performance and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n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 Paeonia lactiflora
Abstract:
Keywords:Paeonia suffruticosa  Paeonia lactiflora  distant hybridization  protective enzymes  endogenous hormone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