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伟,李强,刘晓林,吴雅薇,金容,袁继超,孔凡磊.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3).
作者姓名:陈伟  李强  刘晓林  吴雅薇  金容  袁继超  孔凡磊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重庆经济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特种植物协调创新中心/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
摘    要:【目的】为探究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2个密度(D1:4.5×104株/hm~2、D2:6.75×104株/hm~2)和5个行距配置方式(100、80、60 cm等行距和150 cm+50 cm、110 cm+50 cm宽窄行),研究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低密度显著提高了玉米花前、花后物质转运量、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与D2相比,D1分别提高了24.77%、22.73%、25.13%、26.72%和23.21%,且等行距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宽窄行,玉米产量以60 cm等行距配置产量最高。高密度显著提高了玉米群体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与D1相比,D2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平均提高18.40%和21.74%,且宽窄行显著提高了花后物质积累量和玉米产量,玉米产量以110 cm+50 cm的宽窄行配置产量最高。【结论】川中丘区4.5×10~4株/hm~2密度下采用等行距配置可改善玉米植株个体物质积累分配,进而促进单株干物质生产提高产量,而6.75×10~4株/hm~2密度下宽窄行配置(110 cm+50 cm)能有效缓解密植个体竞争,提高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进而获得高产。

关 键 词:玉米  种植密度  行距配置  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Effects of Density and Row Spacing on Maize Accumulation and Yield in Hilly Area of Sichu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