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晓芳,马红彬,沈艳,许冬梅,谢应忠,李建平,李小伟.不同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4).
作者姓名:王晓芳  马红彬  沈艳  许冬梅  谢应忠  李建平  李小伟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摘    要:研究轮牧方式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可为草地合理放牧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荒漠草原,以载畜率0.75只·hm~(-2)为水平,以围封禁牧草地为对照(CK),对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和六区轮牧(SG)方式下草地物种植被组成、群落盖度、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轮牧使荒漠草原优良牧草重要值下降,但可增加植物物种种类;增加轮牧分区有利于优良牧草和多年生草本重要值的保持,但对半灌木的影响较小;2)植被盖度以封育和四区轮牧较高,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以四区轮牧和六区轮牧草地较高,地下生物量以封育和六区轮牧处理较高,草地凋落物量以封育较高;3)轮牧可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及优势度,但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4)各处理下植物群落均不稳定,相比之下,围封禁牧群落稳定性最高,连续放牧最低。综合植被特征和生产中的便利性,研究认为四区轮牧是研究区最适宜的轮牧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