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播种方式和行距对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郭常英,王伟,彭丹,蒲小剑,傅云洁,王龙然,徐成体.播种方式和行距对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23(3):654-664.
作者姓名:郭常英  王伟  彭丹  蒲小剑  傅云洁  王龙然  徐成体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U20A2003);
摘    要:禾豆混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是栽培草地建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不同播种方式(混播、间作和单播)和播种行距(30、25、20和15 cm)下,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混播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探究研究区较适宜的燕麦和饲用豌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间、混作草地较单播草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与燕麦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4.60%和16.27%,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13%和11.39%;与饲用豌豆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0.42%和12.02%,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3.73%和15.03%。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间作草地,且混播与间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随播种行距增大而增大。D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且行距30 cm处理可显著提高草地土壤肥力,是研究区燕麦和饲用豌豆适宜的种植模式。

关 键 词:高寒地区  禾豆混播  间混作  行距  栽培草地  土壤养分  DTOPSIS模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