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生产改为蔬菜或葡萄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以浙江富阳为例
引用本文:潘霞,陈励科,吴龙华,滕应,骆永明.水稻生产改为蔬菜或葡萄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以浙江富阳为例[J].农业环境保护,2013(11):2206-2213.
作者姓名:潘霞  陈励科  吴龙华  滕应  骆永明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930739);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109018-4-2)
摘    要:以浙江杭州郊区为例,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选取当地3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类型,调查由传统水稻生产改为种植高经济收益的芦笋、葡萄或芥菜后不同年限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改种芦笋后,除铵态氮以外,土壤表层中的其他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全氮、全钾以及硝态氮的增幅延续到剖面深层。其他两种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也有相似规律,其中有效态养分增幅更为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养分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水稻田改种芦笋后全氮和全钾的浓度增加最为显著,而改种葡萄后变化最大的养分是速效钾,改种芥菜后土壤硝态氮上升更显著。因此,水稻田转变成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会引起土壤表层乃至剖面深层养分浓度的增加,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易引起养分流失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关 键 词: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种植年限  土壤养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