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理解何以可能--论"时间距离"的哲学解释学意蕴
引用本文:肖意贞,曾翠萍.理解何以可能--论"时间距离"的哲学解释学意蕴[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作者姓名:肖意贞  曾翠萍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62
摘    要:"时间距离"在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一般解释学中是被力求跨越的;而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时间距离"是不可逾越且不必要逾越的,并且他们认为"时间距离"是理解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可能性得以实现的必需方式.通过分析"时间距离"在哲学解释学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时间距离"在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来阐述"时间距离"的哲学解释学意蕴,认为它是使理解得以可能的必需方式.

关 键 词:时间距离  哲学解释学  前理解结构  视界融合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