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组织培养中的环形泰氏焦虫考赫氏体对牛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
引用本文:夏文江,樊斌堂,刘大义,侯奕昭,代瑞良,蔡均荣.组织培养中的环形泰氏焦虫考赫氏体对牛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J].畜牧兽医学报,1982(4).
作者姓名:夏文江  樊斌堂  刘大义  侯奕昭  代瑞良  蔡均荣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摘    要:本文报导了体外培养的牛环形泰氏焦虫考赫氏体不同培养代数的牛只反应性和抗蜱叮咬再感染的免疫原性。试验分五批进行。使用的免疫接种物分别为 L—7系18代、L—7系35代、L—7系42/45代(二次免疫)、L—8系、L—9系6代、L—8系18代和L—9系18代混合、L—8系和 L—9系19代混合材料。免疫接种一个月后以蜱叮咬再感染,观察免疫牛的免疫性。结果表明:1.牛环形泰氏焦虫考赫氏体经体外组织培养继代,毒力迅速减弱。2.接种第6代和18代培养物的牛获得了坚强的免疫力。接种 L—7系35代和42/45代培养物的牛,再感染时发病较重。部分动物死于泰氏焦虫病。由此推断,对牛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坚强的最适宜的制苗代数应在10~20代之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