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科技前沿摘编
摘    要:选择被认为对水淹有较好抗性的6个大豆基因型品种,检测其在洪水灾害下土传真菌对大豆的作用。试验在1996年到1998年进行,6个基因型大豆进行垄上单行种植,设置不同水淹处理,分别为无水淹、出苗时水淹(持续3d)和第四个叶节期水淹(持续7d)。在水淹处理3~4d后,统计出苗率,并在每个小区采集15株大豆样本,进行称重,并调查根部褪色比率,分离鉴定根上真菌及其他丝状微生物。试验结果显示,与无淹水相比在出苗期淹水导致出苗率降低。与无水淹处理相比,在大豆生长期2个水淹处理的大豆根部褪色比率明显增加,而植株重量明显降低。在水淹处理中分到的丝状真菌,只有腐霉属(Pythium)真菌分离频率明显增加,依据腐霉菌在PDA、CMA和V8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以及生长速度进行种的鉴定,并用60个腐霉菌菌株对大豆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中有47%的腐霉菌菌株对大豆有较高的致病性。分离自大豆的致病腐霉菌种类包括:终极腐霉(P. ultimum)、瓜果腐霉(P. phanidermatum)、畸雌腐霉(P. irregulare)和钟器腐霉(P. vexans),另外也分离到了对大豆非致病性菌寡雄腐霉(P. vexan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