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亲本多样性的杂种表现
引用本文:赵尊练.小麦亲本多样性的杂种表现[J].麦类作物学报,1995(5).
作者姓名:赵尊练
摘    要:如果两个亲本表型相似,则杂交后代产生超亲个体的可能性较大。利用杂种优势、亲缘系数、分子标记可直接鉴定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主要是确定7个硬粒红色春小麦材料DNA多态性的范围,研究以分子标记为基础的多样性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的遗传多样性的关系,鉴定遗传多样性与这7个亲本双列杂交下F1表型的关系。亲本及F1代播种在3个环境条件不同的点上。对籽粒产量、粒重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所有成对亲本组合的亲缘系数进行了计算,利用63个序列标记点(STS)PCR引子簇对各亲本进行检定,并用27个显示多态性的STSPCR引子簇计算遗传相似性(GS),同时计算了遗传多态性1—r和1—GS与F1表型、中亲杂种优势及SCA效应的等级相关.遗传多样性与杂一代表型的唯一显著联系是1-r和粒重SCA效应、杂种优势、蛋白质含量杂种优势的联系.遗传多样性与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和SCA效应呈相反的关系。多态性测定值1—r和1—GS与F1表型相关是同等重要的.亲缘系数和GS显著相关,且以1—r和1—GS为基础的聚类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没有哪一种多态性分析方法在预测F1表型方面更优越,而这两种方法在区分不同基因型方面结果相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