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gB、gE及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引用本文:李海琴,康昭风,谭美芳,曾艳兵,季华员.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gB、gE及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41(2).
作者姓名:李海琴  康昭风  谭美芳  曾艳兵  季华员
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
基金项目:江西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为了解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情况及遗传变异情况,对2017—2018年收集的疑似伪狂犬样品,以1对针对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的检测引物进行病原检测,并随机挑选15株PRV阳性样品,对PRV病毒复制必需的糖蛋白gB基因和主要毒力基因gE与TK基因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用以探究其遗传变异关系。临床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毒检出率由2017年的4.76%PRV gB/gE/TK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15株伪狂犬病毒毒株与中国株处于同一分支,与美国株Bartha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 gB基因相互间同源性为98.9%~100%;与参考毒株的gB基因的同源性96.7%~100%;gE基因相互间同源性为99.1%~100%;与参考毒株的gE基因的同源性98.1%~100%;TK基因变异相对较小,相互间同源性为100%,与参考PRV毒株的gE基因的同源性99.1%~100%。研究结果表明,gB基因和gE基因存在较多的变异,可能是当前流行毒株抗原变异及毒力增强从而使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力不佳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猪伪狂犬病毒  gB基因  gE基因  TK基因  遗传进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