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白杨微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探讨
引用本文:毛秀红,闫少波,葛磊,王丽,张锋,董玉峰,臧真荣,李善文.毛白杨微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3(2):58-67.
作者姓名:毛秀红  闫少波  葛磊  王丽  张锋  董玉峰  臧真荣  李善文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2. 山东水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 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4.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5. 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SFGC0205);;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2020203);
摘    要:【目的】探讨构建微核心种质的方法,旨在为精准选择毛白杨杂交亲本或研究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物种构建微核心种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272份毛白杨样本进行分子基因型检测,计算每个样本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从大到小全部排序,计算新排序的前25%、20%、15%、10%、5%、2.5%、2%和1.5%共8个取样比例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值等,分析微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与前面的取样比例以及原始种质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微核心种质取样比例。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验证。根据所有引物的峰值,构建每份微核心种质的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的差异,分析挖掘特异等位基因。【结果】(1)当取样比例由25%逐渐降为2%时,Ne、He和PIC这3个重要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逐渐达到最大值,而I在取样比例为10%时达到最大值。(2)当取样比例为2%时,Ne、I、He和PIC值分别是3.513、1.254、0.643和0.597,均大于272份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0.43...

关 键 词:毛白杨  SSR分子标记  微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特异等位基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