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土壤中Cr(Ⅵ)和Cr(Ⅲ)生态毒性的差异性研究
引用本文:于修乐,马义兵,孙宗全,李合莲,李士伟,韩雪梅.土壤中Cr(Ⅵ)和Cr(Ⅲ)生态毒性的差异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37(11):2522-2531.
作者姓名:于修乐  马义兵  孙宗全  李合莲  李士伟  韩雪梅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407)
摘    要:土壤铬(Cr)的毒性与其价态密切相关,为了比较不同价态Cr对多种生物指标和生态系统的毒性差异,并为Cr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文献搜集的基于中国土壤的Cr(Ⅵ)和Cr(Ⅲ)生态毒理学数据,分别建立了Cr(Ⅵ)和Cr(Ⅲ)对各生物指标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和10%有效浓度(EC_(10))与土壤性质关系的预测模型,在模型种间外推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BurrⅢ构建了中性土壤情景下Cr(Ⅵ)和Cr(Ⅲ)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曲线,并根据潜在影响比例(PAF)的公式反推出在不同PAF下Cr(Ⅵ)与Cr(Ⅲ)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毒性差异。结果表明:小白菜根伸长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是对土壤Cr(Ⅵ)和Cr(Ⅲ)污染最敏感的生物指标;在物种水平上,两种价态Cr的毒性差异因生物指标的变化而不同;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两种价态Cr的毒性差异随PAF而发生变化,在较大的PAF范围内(基于EC_(50)和EC_(10)数据的PAF分别在84.4%和87.3%以下)和通常的保护水平(PAF为5%)下,Cr(Ⅵ)的生态毒性显著高于Cr(Ⅲ)。本研究表明Cr(Ⅵ)和Cr(Ⅲ)的生态毒性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Cr的价态组成从生态系统毒性水平上进行研究,能够综合反映土壤Cr污染的生态风险并为土壤修复管理等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土壤Cr  价态  归一化  物种敏感性分布  生态毒性
收稿时间:2018/7/22 0:00:00
修稿时间:2018/10/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