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蜈蚣草内生及根际砷还原菌的表征
引用本文:王姣,田海霞,和文祥.蜈蚣草内生及根际砷还原菌的表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37(12):2765-2773.
作者姓名:王姣  田海霞  和文祥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3116,4157124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2864)
摘    要:砷还原菌是影响自然环境中砷转化的主要生物因素,其多样性特征及还原机制研究将为土壤砷污染修复奠定重要基础。本文采用4种培养基及两种培养方法,从蜈蚣草体内及其根际土壤中筛选砷还原菌,并探讨其还原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共获得23株砷抗性菌,分别属于2个门、10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23株菌表现出了不同的砷抗性及还原特征,抗砷浓度范围分别为80~150 mmol·L~(-1)As(Ⅴ)]与5~30 mmol·L~(-1)As(Ⅲ)]。在含1 mmol·L~(-1)As(Ⅴ)的培养体系中,菌株砷还原率范围为0%~100%,砷累积率为3%~79%。其中,Pseudomonas sp. S2、Pseudomonas sp. P3、Staphylococcus sp. S14及Agrobacterium sp. P1具有较高的砷累积率(75%~79%)与还原率(81%~100%)。21株菌存在抗砷及砷还原的重要基因ars C,揭示其是砷还原菌株中普遍存在的砷还原基因。

关 键 词:砷积累  砷还原菌株  arsC  砷生物修复
收稿时间:2018/1/2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