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鰭鳠线粒体控制区结构及其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魏 刚,周 丽,曾令江,肖训焰,黄 林,张运明.大鰭鳠线粒体控制区结构及其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046-052.
作者姓名:魏 刚  周 丽  曾令江  肖训焰  黄 林  张运明
作者单位: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36);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科学基金(E-F200614)
摘    要:对采自长江水域四川-重庆段大鰭鳠Mystus macropterus线粒控制区的克隆测序,并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圆尾拟鲿Pseudobagrus tenui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rus nitidus 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含量高,鸟嘌呤(G)含量低的特点.同时,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包括3个主要识别区域:扩展终止相关序列、中央保守序列和保守序列.对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大鳍鳠中央保守序列区CSB-D,CSB-E,CSB-F与哺乳动物和其他鱼类的中央保守区相一致;大鰭鳠保守序列区的CSB-3比CSB-2的变异大些,与一些鱼类相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鳍鳠在不同的种属间存在大致相同的保守区段,其中CSB-D和GTGGG-box结构较保守.该研究可以为将来进行大鰭鳠的种群分化研究和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

关 键 词:大鳍鱯  序列分析  线粒体控制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