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短期温度胁迫对驼背鲈(♀)×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抗氧化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刘 玲  陈 超  李炎璐  刘 莉  陈建国  李文升  马文辉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莱州 261418,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莱州 261418
摘    要:本研究设置温度突变组(21℃、24℃、28℃、32℃和35℃)和温度渐变组(每天升温1℃),探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胁迫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抗氧化及消化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渐变组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等均比温度突变组高。温度突变组:21℃~32℃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但35℃有下降趋势。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呈显著上升趋势,35℃组在7 d有所降低,肝脏中SOD在21℃~28℃胁迫前后无显著差异,32℃与35℃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在21~28℃变化趋势一致,均逐渐增加,而32℃与35℃血清与肝脏中CAT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血清中丙二醛(MDA)在32℃先上升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均为逐渐降低的状态,肝脏中的MDA均为先升高再降低。温度渐变组:血清中的SOD和CAT均为先上升再下降,肝脏中的SOD在3 d与胁迫前无明显变化,在7 d时显著上升,而肝脏中CAT在3 d和7 d均显著下降;肝脏和血清中的MDA都有逐渐下降趋势。温度突变组中胃蛋白酶与肠道中的脂肪酶在21℃、24℃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其他各组胃蛋白酶呈逐渐上升趋势,脂肪酶先上升再下降,淀粉酶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温度渐变组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都显著增加,淀粉酶变化幅度不显著。综上,温度渐变对鼠龙斑幼鱼摄食和抗氧化性具有促进作用,温度突变对鼠龙斑幼鱼抗氧化性影响明显,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体系有损害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减少急性温度胁迫对鱼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渐变温度驯化达到养殖需求条件。

关 键 词:驼背鲈×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  温度胁迫  抗氧化性  消化酶
收稿时间:2016/12/29 0:00:00
修稿时间:2017/2/2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