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家蚕胚胎期感染微粒子病的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
引用本文:鲁兴萌,呼思瑞,邵勇奇,林秀秀,蔡顺风,傅张梧可,李明乾,何欣怡,邱海洪.家蚕胚胎期感染微粒子病的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J].蚕业科学,2017,43(1).
作者姓名:鲁兴萌  呼思瑞  邵勇奇  林秀秀  蔡顺风  傅张梧可  李明乾  何欣怡  邱海洪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摘    要:胚胎期感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家蚕个体,其携带Nb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传播扩散规律是流行病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的科学基础。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混育和个体育试验,研究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中,存在可以完成1个世代(即可以发育到化蛾产卵)的个体;胚胎期被感染的家蚕个体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感染扩散规律为"连续感染传播扩散"模式;病害在家蚕健康群体的传播扩散与胚胎期感染个体数量和感染程度有关,在幼虫期低剂量感染情况下,感病个体混入率≥5%对群体的化蛾率有明显影响,感病个体混入率≤2%对群体的化蛾率未见明显影响。上述结果可供感染Nb的家蚕子代对健康群体影响的风险阈值确定,以及家蚕微粒子病检验判别标准的评价和检验技术研究参考。

关 键 词: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胚胎感染  幼虫饲养  感染扩散  化蛾率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