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棉田三代亚洲玉米螟分布和转移为害规律
引用本文:朱月英,徐文华,李洪山,周加春,施建中,吴国群,周生丰,袁增干.棉田三代亚洲玉米螟分布和转移为害规律[J].中国棉花,1996(7).
作者姓名:朱月英  徐文华  李洪山  周加春  施建中  吴国群  周生丰  袁增干
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摘    要: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在棉株上的产卵部位以中部为主,由下而上在第3~11果枝的卵量可达87.5%;在棉株的水平分布上,由内向外,则以每果枝的第1~3节位为多,可占83.3%;在此范围内的卵量占总卵量的66.7%。卵块以产在棉叶叶背上为多,占97%。幼虫的分布和转移随龄期而异。1~2龄分布在卵块附近,3~4龄87.3%分布在第10果枝以下,5龄幼虫65.45%以上转移至第10果枝以上,在为害组织器官上,1~2龄幼虫45%为害,3龄蛀食20d以内青铃占61%,其次为害花蕾和主茎,并随龄期增长向大铃转移。

关 键 词:棉田,玉米螟,卵块分布,幼虫转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