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Ⅲ:营养代谢性疾病
引用本文:赵善江,郝海生,刘云祥,王现军,徐礼,李来宝,胡智辉,朱化彬.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Ⅲ:营养代谢性疾病[J].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1):3618-3625.
作者姓名:赵善江  郝海生  刘云祥  王现军  徐礼  李来宝  胡智辉  朱化彬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193;2. 中地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8;3. 徐州乐源牧业有限公司, 徐州 221721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50190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CAAS-XTCX2016011-01-07);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6);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2017)
摘    要: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生产模式下,不断供给高营养水平日粮是维持后备牛快速生长发育和泌乳母牛高泌乳性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遗传品质到达"瓶颈期"后,尽管随着日粮营养浓度的不断提高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加,奶牛单产水平可以继续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状态,但是高产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围产期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引起的酮病,高精日粮引发的酸中毒、高蛋白质日粮引起的血液中尿素氮升高等营养代谢性疾病,负调控奶牛繁殖性能,造成奶牛产后发情不明显,配种率和受胎率下降等,直接影响奶牛生产群的更新速度、优质牛群泌乳性能正常发挥以及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作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营养代谢性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酮病、低血钙、瘤胃酸中毒等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并对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高产奶牛繁殖性能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群繁殖效率和母牛围产期营养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奶牛  营养代谢性疾病  繁殖性能  机制  
收稿时间:2020-08-12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