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羊类ES细胞的培养
引用本文:高其双,黄海军,喻婷,凌明湖,蒋思文.山羊类ES细胞的培养[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3):15-17.
作者姓名:高其双  黄海军  喻婷  凌明湖  蒋思文
作者单位:1. 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
2.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湖北省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
摘    要:将187枚山羊胚胎按如下方式培养在GEF饲养层上:①桑椹胚直接培养;②囊胚直接培养;③囊胚去透明带后培养;④囊胚去透明带并被撕裂成碎片后培养;⑤囊胚去透明带后胰蛋白酶消化成小细胞团培养。将上述培养所获取的18个内细胞团(ICM)均分为2组,第1组始终从生长物中挑取较为浓密的类ES细胞团传代,第2组始终让培养物生长到铺满培养皿(瓶)底再传代。结果显示:①桑椹胚、囊胚直接培养以及囊胚被消化成小细胞团后培养,均未获得ICM;囊胚去透明带后培养,获得ICM的数量占参试囊胚数的30%;囊胚去透明带并被撕裂成碎片后培养,获得ICM的数量占参试囊胚数的60%。②始终从培养物中挑取类ES细胞团进行传代,传至第4代后已无细胞可传;而将培养物培养至长满培养皿(瓶)底后再一起传代,细胞可传11代以上,且其中的类ES细胞团呈大量扩增趋势。

关 键 词:类ES细胞  培养  山羊
文章编号:0258-7033(2007)13-0015-02
修稿时间:2006-02-282007-03-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