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楠竹低产林的成因及改造技术
引用本文:李继雄.楠竹低产林的成因及改造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1(6):43-44.
作者姓名:李继雄
作者单位:贵州省赤水市复兴林业工作站,564701
摘    要:楠竹〔Phyllostachysedulis(carr) .H .deLeh .〕 ,又称毛竹 ,是赤水市所产竹类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竹种 ,占本市竹林面积的 62 .5%。但由于立地条件和人为因子的影响 ,部分楠竹成为低产林。本文是通过赤水市楠竹低产林改造项目的实施 ,根据低产林的成因和特点“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 ,提出浅易低产变丰产的技术 ,以供借鉴。1 低产林类型、成因及特征楠竹低产林是指每 667m2 立竹密度在 12 0株以下 ,每 667m2 年产竹材 (大小年两年平均 ) 2 50kg。或每 667m2 竹材 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